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成为中国首个依托核心技术在海外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其成功的发展经历显示出原始创新、核心技术对于芯片企业的独特意义 ---
提起芯片产业,很多人想到的是硅谷,是欧洲、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很少有人会想到中国。然而,这一延续几十年的思维惯性被中星微电子改变了。12月15日,中星微电子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整整一个月。作为我国首家完全凭借核心技术登陆纳斯达克的芯片设计企业,中星微在原始创新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成功实践,改变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印证了,知识产权对于芯片设计这个特殊行业的重要意义。
知识产权是关注焦点
每一个欲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的企业都要在全球做路演,获得投资者的支持。在中星微电子总裁邓中翰 3 星期98场的路演中,观众提出的80%的问题是关于技术的,而知识产权是必问的问题。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中星微电子申请了多少项专利,在哪些国家申请,是否成体系等。此外,中国工程师的能力也是海外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最让邓中翰难忘的莫过于美国CNBC财经电视台的现场采访。CNBC的记者没有按照惯例提出“你们企业是做什么的? ”、“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 ”等常规问题,而是采访一开始就质疑:“你们公司到底有无核心技术,有无知识产权?”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能否得到保护?”
这主要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在外国人的心目中就是世界工厂的概念,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对中国企业有偏见,尤其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不了解。因此,媒体和投资者尤其关注中星微电子两个方面的问题:中国企业是否有能力自主开发芯片?开发后知识产权能否得到保护?
对此,中星微电子分析,芯片企业从一诞生起就是全球化的企业,做不好知识产权,就不能成为全球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保护水平必须跟国际接轨,与硅谷的公司应该没两样。这是海外投资者如此关注芯片设计公司知识产权的原因。芯片企业的知识产权情况,包括专利拥有量、专利分布是否成体系、有无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往往是决定投资的关键性因素。
创新是芯片企业生命力
现在芯片产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了,每 18个月,芯片的功能将提高一倍,价格则下降一倍。因此,对于芯片设计企业来说,创新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也不是狭隘的创新,必须是原始性创新。
由于来自于集成电路产业发达的美国硅谷,6年前中星微电子的创立者们将这种知识产权观念深深植入企业文化当中。邓中翰对员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公司不创新,今天一流,明天就会沦为末流。”
技术型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就是无形资产,投资风险也是有无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纠纷是们最大的投资风险。6年来,中星微电子共申请了500多项专利,包括几十项美国专利,从芯片核心计算、算法、到系统、软件,呈多层次立体分布。而且在 7 大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至今没有遭遇一起知识产权纠纷。
现在中星微电子的专利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企业70%员工是研发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10%是海归派,公司管理、研发团队内更是有多位来自硅谷的博士。本土工程师的"中国特色"与海归工程师的"国际化视角"形成良性互补、互动,打造了一支实力强大的设计队伍。
芯片设计的成功离不开准确的市场定位。以“星光一号”为例,当时正是看到了多媒体芯片,尤其是电脑摄像头芯片的巨大市场潜力,中星微电子才推出了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世界领先级水平的芯片,被三星、飞利浦等国内外一流IT厂商所采用。
目标是要超过硅谷
现在,中星微针对不同应用领域推出“星光一号”到“星光五号”一系列芯片,销售出五千万枚星光中国芯,“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已经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索尼、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联想、波导、TCL、长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
然而,国际化市场开拓曾是中星微电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还记得第一次海外推广的经历。当时很多外国企业一听说是中国的公司,连见都不愿意见。中星微电子第一个海外推销客户是索尼公司。本来约好2个小时的见面,索尼公司的负责人只用了5分钟礼貌性地寒暄了一下,就把他们打发了。没想到,4年后,中星微电子凭借不断积累的技术实力,又“杀”回了索尼。现在索尼已经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客户了。
之后,中星微电子用了1年半的时间攻下新加坡创新科技,用了3年时间使罗技、三星成为其客户,用了1年将业务拓展到台湾 ……
“中国将成为全球芯片业中心,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中国是全球市场的重要一部分。我们要证明,我们有能力超过硅谷。”中星微电子很有信心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要发展成为同行业世界前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