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媒体报道
    专题新闻
    视频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中星微:自主创新推动中国创造

科技日报 王成义   2006年1月10日


 


        2005年,中国经济最可喜的变化即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意义。当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标准制定成为这一年最经常被提及、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词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质的提升———由以“制造”闻名的世界工厂迈向“创造”立国的创新型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大量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当时主要还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以及大量的资源消耗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下游位置。一方面,这种以成本优势构筑的竞争壁垒很难保持长久,另一方面产业链下游,利润空间小,掣肘较多,且这种情况随着经济发展会变得愈发严重。

       目前,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既面临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也面临上述的诸多弊端,加快突破缺乏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瓶颈,提升竞争力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以芯片产业为例,全球产业重心转移以及中国芯片市场需求旺盛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但国内芯片企业因缺少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导致我国80%芯片需求靠进口满足,剩下的20%也以技术复杂程度不高的低端芯片为主。我国很多行业,软件、汽车等都在遭遇这种尴尬局面,唯自主创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生存发展。在中国,“创新”这个话题从来没有淡出过人们的视线,反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历久弥新。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这一时期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至关重要。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中国企业如何肩负自主创新精神、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市场变化,充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角色,对于这一代期望能以产业发展报国的企业家来说,是刻不容缓、亟待认清的问题。

       中星微电子成立6年走的正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这种探索使中星微取得了七大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第一次实现了我国芯片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的突破。谈到中星微自主创新的探索,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博士有很多话要说。

       首先,作为企业家要正确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贵在自主,重在创新。但创新决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等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即便是技术创新,也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不能陷入片面理解的泥淖,一提到自主创新,就只想到技术原始创新。

       其次,以人为本,促进自主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学中有一句名言———理念决定意志,意志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这揭示了理念和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作用。如果没有坚定的创新理念和良好的创新文化,企业的创新行为就会缺乏足够的精神意志,要么缺乏动力,要么半途而废,也就谈不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当然,将自主创新发展成为企业文化,需要将这种精神贯穿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以保证这种文化能够成型,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是所有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过程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激发人的创造性至关重要。无疑,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应该以人为本,围绕人才的需求进行制度安排。

       再次,以和谐发展观促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链”。

       走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需要企业自身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条件。

       芯片产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一些问题。一方面,国内芯片设计人才短缺,而人才是所有创新的根本,所以如何找到并培养合适的人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很多中国企业即便大力投入研发资金,使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营业额的很高比例,也与跨国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在一个数量级。也就是说人才和资金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要实现自主创新就必须要跨越。

       这时候我们观察到,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构建了全球化的研发协作体系,他们一般会进行3到5年甚至更长期的技术研发储备,随着市场需求的演进,率先推出最具前瞻性、最富竞争力的产品,攫取超额利润。他们经常是多国的众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研发。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大多数处在“单兵作战”局面。这种差异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是否可以立足企业发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教学研究机构等相关利益方的力量,共同建立面向研发乃至整个产业各个环节的“创新链”推动大规模的创新。

       其中,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又能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中星微电子与国内外著名大学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的“清华—中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在体制上完全按企业化来运作,除研发与设计任务外,还与国内一些整机厂商直接挂钩,密切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开发,使科研直接面向企业的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和产业的转化。

       另一方面,中星微积极参与并主动促成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通过战略联盟,迅速提升自主创新的实力。战略联盟是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之间所达成的合作协议,体现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几家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既专业化分工,又社会化协作,可减轻每家企业所承担的高投入的压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共享自主创新的成果。这样,每家企业都可以从相关技术和标准化的整体自主创新中,获得属于自己创新的“看家本领”,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链条,逐步做大做强,进入规模化、集聚、平衡与联盟发展阶段。

       这样在企业面对高度复杂的市场和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时,可避免“单兵作战”的势单力薄。移动多媒体联盟(MMTA)的成立就是我们在整合产业力量的一次尝试。我们当时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面对3G大潮,单个企业的力量很有限,如果能够联合运营商、终端和网络设备制造等国内移动多媒体产业链多个环节的力量,共同促进移动多媒体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 , 制定移动多媒体终端及应用的相关技术规范,那么对于推动行业研发与产业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由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普天、华为、中兴和中星微电子等 9 家组织共同成立了移动多媒体联盟(MMTA)。应该说,这一尝试已经初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星微电子正是延续这样一条自主创新的轨迹,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邓博士认为,在企业的自主创新,特别是在“创新链”中,要特别强调树立企业的主体地位。在创新链中需要注意确立企业在创新链中的主体地位,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与其责权利建立正相关。树立为生存、为发展而创新的意识;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快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坚持源于市场,高于市场,走调整、开发、创造、组织与实现的自主创新之路。这种主体性的确立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约束力,使企业具有面向市场进行技术开发,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和新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种“创新链”的实践,为中星微电子6年来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动力。这也说明只有整个产业发展良好,产业链中的每个成员才能实现最大化的发展,中国企业才有可能在国际巨头垄断绝大部分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打开突破口。

       同时,企业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结合,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在这个平台下,政府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支持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促进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

       邓博士最后提到,芯片产业是国家关键产业之一,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在某些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但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需要有更多的企业能够高举自主创新大旗,通过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中国芯片产业的整体提升。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所有企业以至全社会,都要从共同的、根本的利益着眼,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大力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以自有知识产权为核心,走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2006©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首页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