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媒体报道
    专题新闻
    视频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人类为什么要束缚自己的想法呢?人类要与上帝“抢”技术,要是不敢去想,那就什么也抢不到。

邓中翰:和上帝抢技术

科技中国 张伯玲 2008年1月号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一个安静详和,没有围墙的高校。校园里古木参天、绿地如茵,硕大的松鼠从不知怕人。邓中翰在这里度过了5年的时光。他喜欢这个校园,毕业了,也不肯远离。

       1999年,为了成就中国创造,邓中翰离开硅谷,在那个离伯克利不远的地方,他已经成功创业。回国后,主攻数字多媒体芯片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

       中星微8年间,邓中翰和企业一起,都取得了很多成绩,包括2001年7月推出“中国自己的第一块芯片”;2005年,中星微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邓中翰成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7年,对邓中翰来说,又是成功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星微拿到了全球所有知名笔记本电脑厂商的嵌入式摄像头芯片订单。

       毕业十年,创业、守业、开拓艰辛,但邓中翰还是留恋着伯克利。“毕业这么多年,我住的公寓还保留着,每年都会回去几次。”

       往返奔波是辛苦的,在中国和伯克利之间,他哪个也不愿失去。必须如此吗?邓中翰的回答是未必。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企业家,邓中翰相信或许科技能够实现人的“分身”,一个人在这边,一个人在那边。而他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或许就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力量。

       “分身”?这是科幻小说里才看到的场境。面对怀疑的眼光,邓中翰却很坚定。

       “人为什么要束缚自己的想法呢?远古,谁会想到人会用火?几十年前,谁会想到电脑、互联网会进入普通人的家庭?”

       在邓中翰看来,人其实就是在和上帝抢技术,要是不敢去想,那就什么也抢不到。上帝,换一个说法,便是无边的未知,他时时考验着人,看人能不能从把未知变得越得越来越少。

       毫无疑问,邓中翰是个愿意去想的,敢于去想的人,同时,他还希望能够从上帝手中抢到更多的技术和未来,让别人对“中国”两个字刮目。

       “我相信通过星光中国芯,能让每一个人无论是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装置都能够享受数字多媒体带来的娱乐体验——可以进入不同的时空,感受不同的地域风情,进入到一个不一样的新世界,创造出一个伟大的中国芯片公司,打造一个数字多媒体时代。”2007年年底,邓中翰对《科技中国》这样说。

       [创造了什么]

       制造和创造,虽只一字之差,但内涵却相去甚远。如果按照教科书的定义,制造其实就是如法炮制,用坊间的语言说,也就是依葫芦画瓢,来样加工而已。创造则不然,一个“创”字,包含有独到的、前所未有的意思在内。为此,创造,自然就可以用首造别人所没有来解析。

       中国创造翻身

       过去20年来,各种各样的“MADE IN CHINA”几乎遍布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绝大部分的中国企业似乎也欣然地接受这一模式:在全球产业链上,我们从国外进口昂贵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支付不断上涨的专利费,依靠低廉的劳力、土地和不断地压缩成本,来让便宜的“MADE IN CHINA”行销全球。这个时候,不管我们在品牌营销和渠道深耕上多么努力,在利益链条中,那些拥有最核心的技术或知识产权部分的跨国公司拿走了大部分利润。

       芭比娃娃是美国市场上最流行玩具之一,却是由中国苏州企业贴牌生产。这个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是10美元,但在中国的离岸价格只有两美元。这两美元不是最终利润,其中1美元是管理费和运输费;剩下的1美元中,0.65美元用于支付来料费用,最后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国企业毛利。

       正是由于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有人说世界工厂的董事会在欧美,办公室在日本、韩国,生产车间在中国。而中国企业好比“国际民工”——只是一个打工者,赚一点辛苦钱。

       现在,中国制造似乎在等待着一次转型的契机。

       邓中翰,这位毕业于培养了20多位诺贝尔大师的伯克利大学的年轻人,放弃美国优越生活选择了回国创业,勇敢地为中国企业寻找到了转型的途径。

       在中星微,“10%硅谷人+60%研发人”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八年时间,邓中翰用自己独特的对“中国制造”的理解,带领中星微先后突破7大核心技术,申请了1000余项国际和国内专利,成为了世界范围的多媒体芯片的领导者。

       他赋予了“中国制造”新的含义,同时也为“中国制造”指明了转型的途径。他认为“MADE IN CHINA”不仅仅是“中国制造”,“MADE”包含了MA——Manufacture(制造)和DE——Design(设计)双重意思,即“中国制造”加“中国创新”等于“中国创造”。

       拓荒

       在今天看来,电脑摄像头已经是最为普及的电脑外设产品,手机的和弦铃声、拍照摄像功能更是司空见惯,数字多媒体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愉悦和崭新的体验。但是在中星微刚刚成立的1999年——国内尚没有一部手机能播放音乐或者拍照,数码相机也远不像今天这么走红,数字多媒体市场是一片空白,中星微电子成为了最初的拓荒者。

       “在我进入多媒体数字芯片领域之前,整个时代正处在数字化刚开始发展的阶段。”邓中翰用一种科技工作者特有的分析语气,不紧不慢的讲述着这近二十年来时代变迁的种种给多媒体数字芯片带来的机遇,亦或是时代对于多媒体数字芯片的迫切需求。而这些,恰恰是中星微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二十年前,很多需要单独的其他芯片来工作的功能被PC所取代。PC依据摩尔定律越来越快的发展,PC的大量出现,推动了数字化的发展。

       二十多年前,随着PC的诞生,很多基于不同芯片、实现各种单独功能的设备逐渐被PC所取代。CPU芯片依据摩尔定律发展越来越快,PC性能与日俱增,普及领域迅速扩大,直接推动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在强大数字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模拟电子产品正逐渐被数字电子产品取代。“比如在数字化以前,摄像机都是用磁带进行存储,而后来就用数字化解决了。”

       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互联网诞生了。“网络使分散在计算机上的数字信息被广泛地联系起来。”邓中翰向《科技中国》进一步解释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宽带网络的普及,音视频传送将成为网络的主要内容,微机和网络应用将会对数码摄像芯片提出很高的要求。”

       在美国留学时近距离见证了一些公司在时代变迁中的死亡,也使邓中翰意识到新的企业的诞生应该与时代的革命浪潮紧密相关。“当时的硅谷,有许多公司在这个时代变革中一点点被行业巨头吃掉,或者在一些没落的领域中挣扎多年,最后也是走向死亡。所以,在宽带网络日渐普及的情况下,我和我的团队越来越坚信:多媒体走向数字化,并进一步走向网络化是一个新的领域。” 中星微必须把握住这个新领域的一切变化,才能够成功。

       进一步增加邓中翰进军多媒体芯片领域信心的是1999年,英特尔在美国开始卖英特尔品牌的PC摄像头,这也是英特尔唯一直接出售的终端产品。虽然英特尔的战略眼光很对,但是其芯片的架构不适合做这种多媒体处理所需要的低功耗、低振幅的芯片。因此中星微考虑从PC摄像头切入多媒体芯片领域。

       其实,邓中翰对多媒体芯片也早有图谋,除了英特尔没有进入多媒体芯片市场,其他的芯片设计巨头三星、IBM等并没有正式介入这个领域的计划。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中星微不会遭遇特别强大的竞争对手,更不存在同世界先进水平有无差距的问题。

       于是,中星微切入市场的点,定位为以CMOS数码技术为依托,研发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中星微终于完成了芯片从设计、流片到量产,并在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申请了多项专利保护。2001年3月,中星微成功推出国内首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其集成度达到奔腾系列的水平:一个纽扣大小的空间里集成数百万个晶体管,光刻尺度达到了0.25微米。

       对中星微而言,“星光一号”的最大意义还不是在技术上缩短和国外企业的差距,而是迅速占领数全球PC图像输入芯片市场。2002年,也就是产品开发出来的第一年,全世界的摄像头就有100万台装入“星光一号”芯片。

       随后一年,第1000万枚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顺利下线,这被中星微视为公司发展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对一家芯片企业来说,达到1000万枚的量级就意味着企业已经取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此后,中星微成了这个领域里世界范围的领先者——从1000万枚到1亿枚,中星微仅用了3年的时间,而2007年更成就了中星微的另一个里程碑。“2007年我们一举拿下了世界上所有的知名笔记本品牌。现在所有知名的有摄像头的笔记本上都装上了我们的‘星光中国芯’。”在中国制造业上饱受非议的2007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邓中翰和中星微来说是属不易,但也说明了中星微的独特魅力:——中星微在多媒体芯片领域的超强技术征服了世界。

       但在邓中翰看来,多媒体领域的成功,并不只是他们在技术与商业上的追求获得了回报,更大的意义在于很好诠释了“中国创造”的意义,以及表明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成功。 “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微软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这三家巨头当时都是从别人所没有开拓的领域入手,去开拓发展。而中星微和他们在这一点上一样。我们没有复制别人,不是在别人做成功的领域分一小杯羹,而是选择了国外产业巨头从未涉足的多媒体芯片领域,我们开辟了这个应用,这一点,可以被认为是个创造。”

       这也就是说,在多媒体芯片领域,是中星微代表人类,从上帝手中抢得了技术。

       打造“中星微”品牌

       如同“星光中国芯”这个响亮的名字所蕴含的意义,“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邓中翰在很多的演讲场合都会热情洋溢地谈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邓中翰毫不掩饰自己的使命感,“公司之所以起名为中星微,就是代表了我们国家的战略工程-星光中国芯工程。对我们而言,做企业就像微软或者英特尔一样,要做就做第一,要把中星微建设成令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

       “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比如美国有可口可乐、IBM、Google等等,而日本有丰田、索尼。而目前能让世界想到的中国品牌不多,只有华为、联想、海尔等为数几家。”邓中翰认为。

       为此,邓中翰开始了他的打造“中星微”品牌之旅。

       邓中翰有一个小本,里面记载着一些他想合作的公司,每合作成功一个,他就会划掉一个。邓中翰告诉《科技中国》:“这上面记录着我和那些国际电子企业品牌之间合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国际上有哪些电子企业。”他进一步解释道,“如果要做成国际创造,打造一流的品牌,一定要和这些国际知名的电子企业合作,因为合作代表着市场对技术技术领先性的认可。”

       按照这个逻辑,邓中翰与一系列的国际知名厂商合作,来打造“中星微”品牌。但是要把国外巨头从傲慢不屑引向谦恭合作,谈何容易!在中星微与国际厂商的合作过程中,它的每一个合作伙伴几乎都曾给过邓中翰刻骨铭心的谈判过程。邓中翰认为,芯片行业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最前端,所以它一开始一定要面向全球,并依靠原创性的技术核心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领先。而在面向全球市场时,一定要做好吃到很多闭门羹的准备。“这是一个硬拼硬的过程,一次敲不开对方的门,一定会要去敲第二次、第三次……”接受工作风格严谨的韩国客户三星、LG、Pantech的多次资质审核后,中星微已经成为了他们长期可信任的供应商。

       在音视频产品领域,索尼是无可争异的顶类级企业,让索尼认可并接受中星微,对邓中翰是个考验。2001年夏天,发布了星光一号后,想乘胜追击的邓中翰想到了索尼。赶赴日本,约到会谈后,邓中翰刚说完自己来自北京,想卖图像处理方面的芯片,就被索尼一位主管打断:“索尼是这项技术的鼻祖,有几千种这样的产品,几百个这样的专利。如果你想学的话,可以看看我们的展览和产品,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听你推销产品。我们还有其他会议。”本来约好了一个小时的见面,最终只谈了5分钟。

       被扫地出门,邓中翰心中并不愉快,但他足够坚持,跟同伴说了一句话:“I will be back(我一定会回来)!”这是当时正热映的《终结者》中的台词。四年后的2005年8月,在索尼笔记本中,邓中翰的这句话已经成为现实:中星微成为索尼多款笔记本电脑摄像头芯片的供应商。

       获得索尼订单,在邓中翰看来不仅仅是商业上的一次成功,更重要的是中星微这个品牌的胜利。“索尼等公司终于知道,芯片并不是只有硅谷的才好,还有中国的。”

       2007年,微软和中星微又续签了三年的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星光中国芯”在Windows Vista的应用以及将合作扩展到移动多媒体领域。“目前基于Windows Vista的一项技术,我们很快要推出一个新的产品。”邓中翰透露。

       不仅如此,英特尔也成为了中星微的客户。在英特尔推出的新一代低成本电脑Classmate PC的系统中,全部标配着“星光中国芯”。

       现在罗技、创新科技、索尼等都已是中星微PC摄像头芯片和笔记本摄像头芯片的客户,三星、联想等是中星微移动多媒体芯片的客户,中星微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芯片市场上以60%的市场份额绝对领先。

       2007年,邓中翰的那个小本上,虽然勾去了世界所有知名笔记本电脑厂商的名字,但在手机领域,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两个名字却依然清晰。

       面对这两个手机巨头,邓中翰解释道,诺基亚与德州仪器(全球领先的数字信号处理与模拟技术半导体供应商)有战略合作关系,因此想要打入诺基亚的供应商行列比较困难。而摩托罗拉由于供应链过长,其亚太区总部、制造中心、设计中心又分别在不同地区,因此想要成为他们的供应商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我们一直有这样的决心。”

       虽然没有成为MOTO和诺基亚的供应商,但中星微凭借与其他国际厂商的合作,依然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2006年9月,邓中翰随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工商峰会,被安排与诺基亚CEO康培凯坐在一起。面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面孔,康培凯刚开始以刚换衣服,没带名片为由,连名片都懒得跟邓中翰换,但得知飞利浦、三星等公司都采用了中星微的芯片之后,态度就转变了,主动掏出名片给他。聊到后来,康培凯发现邓中翰对硅谷比他还熟悉,就提出要进一步了解中星微。

       康培凯可能还不了解的是,此前两个月的7月27日,正是这位年轻人,应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协会(FSA)的邀请,再次出席纳斯达克闭市敲钟仪式(上一次是2005年11月上市)。中星微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公司。

       [用什么来创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个质的飞跃。要完成这个飞跃,需要拥有创造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提升制造力,并且将制造力逐步转化为创造力的能力。

       创造的意识

       “为什么我们团队中很多人都来自那些IT巨头公司,为什么我们没有复制去做那些芯片巨头公司的产品,为什么今天我们申请了上千项的专利,形成我们在多媒体领域独立的技术体系?”邓中翰向《科技中国》抛出的这一连串排比问句,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只有四个字:自主创新。

       作为领导者,邓中翰十分清楚一个创新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便是创新意识和一种精神诉求。

       大学期间的邓中翰,就喜欢刨根问底,并且开始做起了科研,还在核心期刊中发表了论文,这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留学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时,又是邓中翰创造了伯克利传奇——成为伯克利建校130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3个学科的人。

       毕业后,邓中翰先后进入了Sun和IBM工作。在加盟了IBM仅仅一年,他就申请了好几项专利,还获得了“IBM发明创造奖”,让当时IBM资深的工程师都刮目相看。

       但也就仅仅一年,他厌倦了这种大公司的环境,觉得在这里缺乏自己渴求的创新动力。

       1997年,邓中翰回到硅谷,创办了是一家名为Pixim的研制高端平行数码成像技术的公司。Pixim在技术上做的非常成功,在2000年创造了每秒成像8万次的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

       而现在,邓中翰对于创新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技术角度,“创新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意义。”

       一直以来,科技只是作为一个国家走向经济强国的途径,“其实,科技与经济同等重要,科技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邓中翰有如此的感慨,缘于他在美国看到了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受尊重。“这是因为日本的科技实力强于中国。”

       所以,邓中翰一直告诫自己的员工,现在中国的科技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需要在精神上有这样一个使命,用科技的创新来发展国家。“有了这样的使命才有了创新的动力和意识。”

       创新技术

       2007年2月,信息产业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星光中国芯工程”成果报告会。“星光中国芯工程”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七项核心技术,申请了1000余项国内外技术专利(截至2007年9月),成功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多媒体SoC芯片技术体系。

       “在中国,我们的专利申请数量排在第五位,排在中星微前四位的是华为、中石化、中兴和联想这样的巨人企业。” 邓中翰说。在他看来,芯片产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投资者,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他们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尤其当芯片设计企业上市时,资本市场会根据它的知识产权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态势和前景。

       2006年,中星微卖到欧洲的芯片的销售额与很多中国企业与欧洲的贸易额差距还跟大,但中星微却被选为跟随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工商峰会企业,在邓中翰看来,这与中星微在海内外市场从未遭遇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有着很大关系。“欧洲人对那些在知识产权上有疑问的企业很抵触。我们则给了欧洲人一个崭新的中国企业的形象,我们出芯片、出技术,欧洲人利用我们的知识产权做整机。”

       在中星微知识产权部办公室里,“自主知识产权是引进不来的,必须用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条标语格外引人注目。现在,在中星微,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已经普及到每一个员工。

       保护知识产权培训是公司新员工就职时的第一课程。不仅是工程师,其他非技术员工也被要求参加知识产权培训。“通过普及知识产权保护观念,使员工认识到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之本。”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星微电子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授予数量稳步增长,企业的自主创新力不断提升。“如果没有自己的专利,我们的芯片不会卖得这么好。这些大客户,在采购时往往要求出示专利表,如果没有专利的话,也许就不用你的产品。”邓中翰表示。

       中星微电子的1000项专利发明中,已经有很多的专利都应用到芯片设计当中。除了被应用于芯片设计,直接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之外,在邓中翰看来,专利不是哪天需要就可以马上做出来的。可能三、五年以后需要的技术,也要现在就申请专利。

       有着在IBM工作经验的邓中翰,同样也意识到了专利转让的好处。“我在IBM工作的时候,IBM研究院一年需要花费大概20亿美金的成本,但他们通过专利的转让,就可以支付这些费用。而IBM自己使用时是免费的。虽然目前中星微还没有尝试这样做,但是专利转让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标准制定

       在高科技行业,是否能在标准制定中扮演一定得角色至关重要。而中国企业在制定游戏规则方面一向缺乏声音,被人牵着鼻子走。中国的制造企业遭遇的“DVD专利费”事件中,国际上几家技术巨头坐到一起结成专利保护联盟,中国下游制造企业被迫向它们缴纳每台超过10美元的专利费,仅此一项,便占了总成本的15%以上,可谓苦不堪言。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这句在坊间广为流传的俗语被很多IT企业看作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法则。因此,中星微从成立之初,就开始积极地参与标准制定。

       2002年,中国电信启动宽带极速之旅,中星微成为其多媒体芯片领域惟一的合作伙伴,星光芯片也被中国电信指定为可视通信芯片标准。

       2005年6月,依托中星微电子自主研发的VMD(Versatile Media of Digital Format———多功能数字媒体格式)技术而形成的VMD MIDI多功能数字媒体格式在手机行业广泛应用,被中国联通选定为《多媒体格式终端规范》中合成音频部分的三大必选标准之一。同时,VMD MIDI多功能数字媒体格式也被中国移动初选列入了其《多媒体内容格式》技术规范。

       最令外界信服的是,2004年2月,中星微被国际移动行业处理器联盟(MIPI)接受为其首批成员,成为当时成员中惟一的一家中国厂商。

       据邓中翰介绍,MIPI联盟是由四大无线芯片提供商诺基亚、意法半导体(ST)、德州仪器和ARM发起的一个移动行业领导者的合作组织,致力于确定并推动移动应用处理器接口的开放性标准。目前已有英特尔、摩托罗拉、飞利浦、东芝、三星、西门子、索尼爱立信等39家手机厂商、外围设备商、应用处理器提供商、存储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和知识产权授权商加入。

       “MIPI在每个不同的功能领域选择一个代表。有通信的代表,有高功率电池的代表,而中星微凭借其在移动多媒体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作为移动多媒体功能的代表入选的。这些厂家聚集在一起,来定义移动通讯未来的标准。”邓中翰告诉《科技中国》。

       在MIPI的十个工作组中,中星微参与了通用接口、存储接口、相机和显示以及安全等七个工组。在邓中翰看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目前中国是全球手机第一大市场和第一大生产基地,移动处理器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对中国多媒体数据业务市场的发展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中星微在一项标准尚处于开始制定的阶段就直接参与其中,而不是被排除在外以至于今后只能处于跟踪和跟随的地位,对中星微的作用,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以产业上下游公司紧密合作的形式,成为了中星微参与到标准的制定的另一方式。于是,由中星微发起,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普天、华为、中兴等 9 家组织共同成立了移动多媒体联盟(MMTA)。

       “我们当时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面对3G大潮,单个企业的力量很有限,如果能够联合运营商、终端和网络设备制造等国内移动多媒体产业链多个环节的力量,共同促进移动多媒体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制定移动多媒体终端及应用的相关技术规范,那么对于推动行业研发与产业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邓中翰表示。

       为了开发创新适合3G标准的多媒体信息终端,中星微投入4000万元研发资金和波导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3G多媒体信息终端”上开展技术合作,成为国内厂商面对3G机遇共同创新的典型。

       “中星微倡导‘创新链’的价值取向就是和谐共赢。只有整个产业发展良好,产业链中的每个成员才能实现最大化的发展。”邓中翰充满期待地说。

       [创造带来了什么]

       人类社会的创造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正因为此,历史的车轮才得以辚辚前行。无以伦比的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等中国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星微改变生活

       在和邓中翰交流时,“推动人类文明”这个目标频频在他的口中出现。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只有从上帝手中抢到更多的技术,并将其实现产业化,成功地在人类社会推广,才意味着这种推动的实际。邓中翰的许多伯克利校友,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数一数二的历史名校,而物理系则是其王牌系之一,拥有久负盛名的美国能源部的3个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实验研究中心、劳伦斯弗莫尔实验室、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

       1992年,邓中翰拿到了伯克利物理系的入学通知书。“有很多世界级名人,从伯克利走出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邓中翰向《科技中国》指出。“摩尔定律” 的发明者摩尔、英特尔的董事长兼CEO安迪·格鲁夫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毕业于电子工程系。1992年正值电脑从286奔向386时代,他们抓住了产业革命的先机,然后创立了英特尔这样大的企业。”邓中翰说。“你能想象如果没有英特尔,电脑能普及那么快吗?所以他们所作出的,不仅仅是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动力。”邓中翰指出。人类总是希望从上帝那里挖掘一点新技术和新知识,来让人类更文明,更发达。

       北京电信曾经推出的两款可视电话,其核心部件便采用了由中星微公司自己研发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芯片“星光一号”。这种芯片的存在,就如同让电脑安上了眼睛,通过它可使微机传输同步视频图像,也可利用网络传输图片,让现代人感受到网络时代的便利和神奇。

       这只是中星微的“星光系列”改变人们生活的一个早期例子。据邓中翰透露,现在中星微的多媒体芯片已经不仅仅用于可视通讯领域,在汽车电子、监控等等领域将广泛应用。

       在邓中翰看来,运用中星微芯片还有可能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你不再需要东奔西跑去各地看风景,也许通过星光中国芯带来的未来音视频生活,可以完全把你想要看的风景虚拟地带到你的身边,让你的视觉、听觉细胞,甚至是嗅觉细胞都能感受到真实的风景。”

       到那时,中星微带给生活的改变也许会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样,“推动了一种新的应用,为人类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我觉得,中星微电子所追求的道路,是中国未来可能几百年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就是中国要领导地球文明的进步。”邓中翰说。


  2006©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首页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