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媒体报道
    专题新闻
    视频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中星微:中国创造激活“世界芯”

中国企业报 李静瑕 2009年02月24日


 

       作为中星微电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首席专家的邓中翰,还是 “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谈到中星微电子10年的发展,邓中翰不禁有难以言表的慷慨激昂。 “在国际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之争中,知识产权是链条的核心。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家和企业能否拥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受制于人。”邓中翰说。

       正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企业不能再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优势发展,走自主知识产权之路正成为中国企业在危机中必然的选择。中星微电子正是以知识产权来搏话语权,在整个产业中走中国创造的路。

       “红色创投模式+硅谷模式”

       中星微电子创立之初引资的模式,邓中翰将其归纳为“红色创投模式”。

       1998年,中国IT市场蓬勃发展,国际巨头纷纷加强其中国市场投入,而中国企业亦努力寻求国际IT市场地位。1999年11月14日,邓中翰事业的舞台从硅谷搬到了北京。在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小仓库里,邓中翰与来自朗讯贝尔实验室的张辉、惠普的杨晓东等人共同创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负责承担“星光中国芯工程”。

       虽然是在改革开放的后10年才开始成立和成长起来的企业,中星微电子和其他企业一样,在成立初期也面临了缺资金的尴尬境遇,这个时候中星微电子创新地尝试政府风投,并开创中国政府风投的先河,使中星微电子赢得了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的第一批种子基金。有了种子基金的投入,邓中翰又开启了他在硅谷工作所熟悉的模式,中星微将硅谷模式引入企业,以知识产权以无形资产入股,形成一家产权极为明晰的企业,在发展思路、经营思路上做到了完全自主。邓中翰还把硅谷那套经验,股权激励、制度化、宽容的创新文化、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策略移植到中兴微电子。在技术与管理上双管齐下的经营策略很快把中星微塑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公司。对于这种模式在当时得到了联想柳传志的大力赞许 “能够把企业的产权结构做的如此简单”,这种模式在被冠以 “中国硅谷”的中关村也是罕见的。

       正是在 “红色创投模式+硅谷模式”的创新性模式的推动下,中星微电子开启了他打破 “中国制造”走向 “中国创造”的路。如今,中星微电子 “星光移动”手机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突破1亿枚,占有中国手机音频、视频多媒体芯片市场的80%份额,相关产品已被联想、波导、中兴、三星、LG等国内外知名手机厂商所应用。这是继2006年 “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全球销量过亿后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创造“中国芯”

       1999年,中国尚未设计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这对于回国创业的邓中翰来说是最大的激励,在国外的工作经验告诉他,在芯片行业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会受制于人,因此自主创新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中星微电子的主要任务。

       邓中翰认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值很难用金钱数额来论断,但是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说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公司全球化的进程。他强调,对于投资者来说,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他们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当高科技企业上市时,市场会根据它的知识产权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态势和前景,自主知识产权会对其竞争对手的技术产品研发形成一定的威慑力,从而帮助企业赢得发展先机。此外,知识产权可以被用于终端产品生产,直接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中星微电子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成就源于其管理团队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设立专利委员会和知识产权部等相关部门,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使得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在人员、制度、奖惩、文化、战略等方面的体系相当完备。为推动企业全员创新、主动创新和系统创新,中星微电子于2007年11月9日成立了中星微科学技术协会,设立 “发明人奖”,让创新明星成为员工榜样。

       “只要有好的想法报上来,都可以获得不同额度的奖励基金,如果被授予国家专利,还有几千元不等的奖励”,邓中翰说,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创新明星成为员工榜样,营造公司的创新氛围。”

       在人才模式上,中星微 “10%海归人+60%研发人”的模式,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基础。正是有这样完备的知识产权战略,中星微电子选择以数字媒体芯片为突破口,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就成功推出了国内首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打造 “中国芯”。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公司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2007年,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中星微电子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全国第五。截至2008年12月, “星光中国芯工程”国内外专利申请量超过1500项,自1999年工程实施以来,在海内外市场从未遭遇任何知识产权纠纷。

       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此轮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邓中翰表示,目前新兴芯片领域亟待迅速开发,除PC、手机、数字电视等传统的消费电子领域以外,多媒体芯片处理技术已涉足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频安全等新兴领域。中星微电子能否在新兴领域中实现核心技术跨越式的突破,从而占据下一轮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是中星微面临的一大机遇和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也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次机会,能否抓住机会实现产业升级是中国IT界的一大机遇和挑战。”邓中翰说。

       布局全球化

       走中国创造之路,中星微电子的发展思路是中国企业的样本。而拥有了“中国芯”的中星微电子并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让 “中国芯”成为 “世界芯”,中星微电子目前已建立了全球销售代理网络。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曾说,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取得成绩,就必须采用 “全球对全球”竞争策略。从中星微的全球化战略来看,它的成长就是一个 “全球对全球”的典型案例。邓中翰说: “全球化的公司要以全球化思维、全球化技术、全球化网络、全球化运营来服务全球客户,微软、英特尔就是最具全球化特质的企业,也是中星微努力的方向。”

       中星微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当时空白的数字多媒体芯片行业为切入点,避开了较为成熟的CPU芯片和存储芯片。芯片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只有具有全球化技术和全球化布局才能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竞争中来。中星微成立一年后,就在美国硅谷设立分公司。随后又先后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地成立分支机构,形成了跨国跨地区的产业布局,给中星微产品进入全球市场打开了通路。

       有了好的全球化产业切入,全球化的产业布局,需要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水平的管理人才,才能运营好这个全球化的网络,用全球化的技术服务全球客户。中星微核心管理团队都有着硅谷等海外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经验。此外,中星微还拥有具有全球化影响力的顾问委员会和董事会以及有影响力的重要战略投资人或股东,给中星微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全球化的智慧。

       能够实现快速的全球化,和全球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是一条捷径。微软作为全球顶级的IT公司,与中星微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从2002年开始,中星微就与微软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合作。2003年,中星微与微软签署协议,创办 “微软-中星微多媒体技术中心”,联合开发多媒体核心技术。2007年,中星微与微软深化双方在数字多媒体领域的合作,并将合作拓展至移动多媒体领域。

       “面对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创新不能短视,寒冬中的创新更要目光长远。”邓中翰认为。寒冬中的市场到处都是机会,把创新定位得更长远,中星微电子在中国已经公布了庞大的投资计划,并且凭着多年来建立的雄厚的资金保障,中星微电子能够更好的布局全球化。

       据悉,中星微电子作了两个方面的布局:第一是产品的多元化,除了PC多媒体芯片、移动多媒体芯片,中星微近日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TEDA)管理委员会合作,又添加了新的产品线———视频安全。第二,实现客户层次多元化,把触角伸向国内外的大厂。


  2006©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首页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