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媒体报道
    专题新闻
    视频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用技术创新化解危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迪 2009年03月10日


 

       “时至今日,相信也没有人知道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底在哪里,但有一点很清楚:每一次金融危机都酝酿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并最终依靠技术创新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渡过危机。”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此时,全球金融危机和行业本身的周期性波动正对中星微所在的半导体业带来双重震荡,行业巨头一片亏损之声。邓中翰坦承,中星微在某些出口的单子上的确也受到了影响。但他同时强调,公司在内需方面正在进一步地扩大订单。

       “经济不景气,老百姓通常会节衣缩食。但对于企业来讲,不管我们是否已经处在经济衰退的时代,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效率与生产力的需求,只能是比以往更加强烈。”邓中翰表示,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还是80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都是依靠在一些重点产业上的技术突破,最终使国家摆脱危机并成为超级大国,而2009年中国一定要抓住难得的全球机遇,通过创新而崛起。

       而作为对“创新崛起”的思考结晶,邓中翰向正在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制定《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法》的建议以及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创新法》的议案。

国家创新的绝佳时机

《21世纪》:你提出的这些建议和议案都是围绕技术创新及其保护,如此聚焦创新是出于什么考虑?

邓中翰:我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研究和准备。提出制定《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法》的建议,主要是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强调核心芯片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国家,应该像发达国家一样对集成电路布图进行法律保护。

       再有一个就是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创新法》的议案,过去我们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合作和引进,现在国家明确转向自主创新,提出了包括税收、财政拨款、政府采购、专利保护等针对自主创新发展的方方面面优惠,但这些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法律层面,尤其需要在过去大的基本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21世纪》:现在很多企业由于金融危机都出现了订单减少、营收下滑的局面,企业家也在想方设法御寒和过冬,强调创新是不是远水难解近渴?

邓中翰:我们去看美国,在建国初期,它就特别把农业的创新作为一个主题,它有专门的《技术进步法》保障投资,能够解决关于农业科研投入的问题。到了上世纪30年代,又特别圈定了军工的技术革新,占了国家六分之五的投资,这些技术创新之后大量转移到了民用。上世纪80年代,对于IT业的创新扶持,也直接推动美国度过经济低谷再次腾飞。

       这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确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包括就业、对外贸易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减薪裁员、削减支出、推迟采购等围绕运营成本的工作,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商业竞争力。

       无论从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角度,还是站在以科技和技术发展来推动国家进步的高度,2009年都是推动国家创新、打造全球竞争力的绝佳时机。

《21世纪》:如何处理短期困难和长期愿景之间的矛盾?

邓中翰:确实,目前在经济危机的全球大背景下,大家好像更关心的是短期的救助和就业保障等等民生问题。但是实际情况是,今天我们仍然要对照8%这样的一个增长目标去发展。

       我们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倒与国外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的救助计划是“加减法”。他们需要解决的是银行、债券、保险等金融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来应对金融危机。而对于中国来说,人口基数大,受波及的领域很广,需要解决的是全方位的经济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同时考虑消费、出口和投资所带动的这些生产和发展,所以我们是做“乘除法”。

       这个时候,中国就更有必要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投资和政策并不是单纯的解决我们现在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是要把短期经济问题和长期社会发展相结合,把刺激产业发展跟促进科技进步相结合。

产业振兴不能只扩大规模

《21世纪》: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你怎样看待这些对IT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效果?

邓中翰: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基础上出台的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具体怎么做,还要好好考虑。如果今后还是采用重复建设,单纯依靠扩大规模,或者简单引进的快速建设,不但对国家和地区资源是一种消耗,对于产业的升级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是不利的。

       也许在一些我们国家较为落后的产业里,一些非信息产业的其他振兴计划中,可能这种规模扩张的做法会快速产生效果。但是针对信息产业的振兴,要特别重视中长期的战略布局,而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大。

       简单的扩大生产规模,会把大家带入到一个竞争的红海。

       另外,我们今天的振兴计划比较全面,我希望能够进一步突出重点,要把一些关键产业的引领作用和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出来。比如说,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和下一代通讯,这几个领域里面,要重点地去发展,国家在振兴资金上要有更多扶持。

       我觉得国家在整个信息产业的布局还要突出重点,需要引领。像美国当时几个专项都做对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大型计算机和软件服务、通讯等,这些不光使得信息产业自身得到发展,也带动了相关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21世纪》:你认为后续的细化政策以及具体推动应该如何进行?

邓中翰:信息产业不同于其他的一些产业,它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会提高其他产业的效率,也会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效率。

       回过头来看,我们看美国在经济发展中解决掉很多重要的技术问题。航空、交通,后来的通讯,以及再后来的互联网等等,它使得整个美国的竞争效率远超过了很多其他的国家,所以它一直称为强国,并且摆脱了在经济发展遇到挫折时期以及危机时期这样的困扰。

       我们可以看到,在政府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后续实施细则中,国家对各行业的自主创新扶持陆续都有了新的办法。原来是靠引进、加工生产、扩大规模、出口、廉价劳动力、低价进入国际市场,今天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更好的通讯网络、更先进的互联网、更精密的芯片,都在自主创新的推动下诞生。

       我希望在四万亿政府刺激计划推动下,能够逐渐地把我们外向型的经济转向内需市场,逐步建立自主标准、自主产业,同时把自主产业做大以后,再进一步的出口。那时出口就不再是一个劳动力资源转换价值的出口,而是上面有大量附加值的出口。

半导体业也要“又好又快”

《21世纪》:具体到半导体产业来说,你如何看待半导体产业目前的发展形势?

邓中翰:中星微在某些出口的单子上的确受到了影响,但是在内需方面正在进一步地扩大订单。我们今年视频安全芯片的市场发展很好,弥补了我们在国外电脑多媒体芯片销售不佳的问题。

       不过,对于有些盲目粗犷型扩张的IC企业来说,订单锐减、人员设备厂房开销大,就会出现很严重的资金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抑制了其继续创新发展,这样面临的形势就会很严峻。

       我觉得,无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首先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又好又快,并且保证现金流的稳定;另外,一定要不断寻求创新的方法。

《21世纪》:作为半导体行业为数不多的全国人大代表,你对促进国内半导体业整体发展,有何建言?

邓中翰:事实上,《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确立了完善产业体系、立足自主创新、以应用带发展为今后三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其中也特别明确了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创建核心竞争力作为产业振兴的中心工作。

       真正能够帮助企业顺利走出危机、走出低谷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持续的创新能力,半导体产业也是如此。而要保障这样的持续创新能力,就需要国家对半导体领域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支持和保护政策,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没有法律保护,企业的自主研发将成为空谈。一般而言,开发一种普通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至少需要投入数百万美元,花费两三年的时间;而非法仿制则只需花两三万美元,不到半年的时间,不法厂商便可以低价倾销其产品。这种情况致使研制开发企业血本无归,严重打击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2006©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首页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