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媒体报道
    专题新闻
    视频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路才刚刚开始——邓中翰的中国芯

新华社 张舵 2009年05月12日


 

       “路才刚刚开始。”邓中翰这样评价自己和中星微共同经历的辉煌。

       十年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邓中翰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创办了中星微电子公司,立志造出“中国芯”。当时,中国所有的芯片都依赖进口。十年后,中星微的“星光”系列芯片产品已经占据全球数字多媒体芯片市场60%的份额。

       芯片(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曾几何时,从超级计算机到信息家电,中国每年数以亿计的微处理器芯片都依赖国外市场,“空芯化”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切肤之痛。

       1999年1月,致力于将“中国芯”率先打入国际市场的“星光中国芯工程”启动。留美归来的邓中翰、杨晓东等一批年轻人在北京中关村一间1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承接这一国家战略工程。

       担任中星微董事长和“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的邓中翰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工程学博士,毕业后在硅谷创立了市值数亿美元的芯片公司。硅谷的成功者毅然放弃大好前程回国创业在当时成为最抢手的新闻。

       1999年10月1日下午,邓中翰和他的创业伙伴登上了长城,带着上午观看50周年国庆大典的兴奋,他们在这里发下誓言:“一定要用大家在SUN、IBM、朗讯公司学到的东西,推动中国落后了几十年的芯片产业。”

       怀着强烈的报国志和一腔干大事的热情,邓中翰率领团队踏上了征程。他们根据前人的教训和对全球芯片技术市场的理解,决定避开强手如林的基础芯片领域,以数字多媒体芯片为突破口,立足于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打入国际市场。

       2001年3月,“星光中国芯工程”推出第一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与当时市场上的主导者飞利浦的同类芯片相比,功耗不到三分之一,有效运算速度提高约八倍,产品上市当年就销售100万枚。

       但是依靠技术研发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更何况是在芯片这一高科技领域。2003年,中星微电子遭遇了创办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公司的运营成本不断扩大,而市场局面尚未完全打开,公司随时面临着倒闭。

       关键时刻,邓中翰与几位公司的核心高管毅然将自己的个人资产拿出来去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最终中星微电子依靠这笔贷款渡过了难关。“克服这样的困难靠什么?靠的是团队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希望。”邓中翰颇有感触地说。

       迈过一段爬坡路后,邓中翰看到了一片灿烂风景。公司原先确立的发展战略终于取得了成功。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公司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

       接下来,邓中翰又紧跟国际技术潮流,大胆进军手机多媒体领域,并开拓出美国、欧洲、亚洲多元化市场构架。2007年2月,原信产部、财政部、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星光中国芯工程’成果报告会”,宣告“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全球市场累计销量突破1亿枚,同时政府的原始投资和创业者也获得了较高回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星微模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包括芯片行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感到阵阵寒意。邓中翰说:“严寒来临,对没有准备的人来说是灾难,对有备之人反而是蓄势储能的好机会。随着3G时代来临,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产业正朝着多媒体化或以多媒体为主导的方向变革,中星微的产品线已覆盖音频、视频、智能屏、应用处理器和开放媒体平台等全部领域,将支持中国信息产业在变革中争取全球话语权。”


  2006©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首页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