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媒体报道
    专题新闻
    视频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让“中国创造”叫响全球
——访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副总裁张韵东

经济参考报 朱继东 2004年4月6日

   
 


    因为其生产的星光“中国芯”销量突破1000万枚,并成功占领了高达40%的市场份额而在去年受到业内外关注的中星微电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微)近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星微已经开始参与制定国际移动行业处理器标准,这对手机市场影响将是很深远的。日前,记者对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和副总裁张韵东进行了专访。

    一定要医治好中国微电子行业的“芯”病

记者: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起步并不晚,1965年我国已成功做出了第一块集成电路,但之后30年一直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每年芯片使用量超过100亿块,但其中有80%依靠进口,高端芯片几乎100%进口,1999年我国国产芯片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0.6%,尤其在极其重要的中央处理器CPU方面几乎处于一片空白。这意味着我国电子产品的制造从根本上还处于国外的控制之下,而我们仅仅从事着整机装配。一个长期“无芯”的国家,只有被动地选择全球产业链的下层位置。你怎样看待这种现状?对你又有怎样的触动?
         
邓中翰:不仅是微电子行业,中国的家电业和IT业都有相同的“芯病”。尽管产品数量巨大,名牌也开始出现,但产品的“心脏”——计算机的CPU、DCD的解码器等,都无一例外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是最大的手机生产国,但在中国生产的手机却没有一台是中国芯。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惭愧和心焦,觉得这种局面不应该在长期继续下去,自己必须为改变这种现状作出自己的努力。1998年,有了在SUN、IBM公司任研究员经历之后,我遇到了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伯克利做过访问学者的周光召把我推荐给当时正主持振兴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课题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在硅谷的一席长谈后,


    这一年底,在信息产业部、国家发计委、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星光中国芯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我领着一批海内外青年学者在中关村成立中星微电子公司,成为这一工程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
       
记者:到今年1月,35岁的你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总指挥已经整整5年。从“星光一号”到“星光五号”,你们今天在PC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占有的市场份额比任何一家国外公司都要大。你们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新兴的数字多媒体芯片为突破点?

邓中翰:一个人的眼光决定他能走多远,对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而言,同样如此。在世界信息化浪潮中,由于起步较晚,起点相对较低,中国和几次机会都失之交臂——英特尔通过通用CPU芯片的领先技术,使整个美国的信息产业战略走在了全球前列。随后,英国在内嵌式CPU芯片领域、韩国在存储器芯片领域、台湾在芯片制造领域,通过战略攻关,取得了成功。
        
    尽管在这些领域垄断已经成为现实,但在面向未来的技术和产业上,却给予中国以机会,多媒体CPU芯片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CPU芯片领域全世界还处于群雄混战的局面。

    根据统计,全球市场对多媒体CPU芯片的需求量每年都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05年将达到50亿美元,并可数十倍地带动数字3C产业达780亿美元。多媒体CPU芯片的开发及产业化,将会促进宽带多媒体通信产业链、移动多媒体产业链、数码相机产业链、高清电视产业链等数字3C产业链的形成,带动规模庞大的数字3C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星光中国芯工程”开始了,以期抓住重大的历史机遇,以数字多媒体芯片为突破口,发展壮大中国数字多媒体芯片产业,成为全球第一,进而促进和带动中国数字3C产业以至整个信息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记者:好的战略眼光和部署,是成功的第一步。但具体的执行却最终落实在技术的深度和产业化的广度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有了决心之后,真正付诸努力是艰难的。你们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
        
邓中翰:要做一流的企业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保持技术开发活力不断创新,使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始终处于最前沿。短短数年,我把海内外的顶尖高手团结在一起,突破七大核心技术,申请了20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星光”成为国际知名的集成电路产品品牌。

    总结成功的经验,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追求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一个团队技术再先进、再有爱国热情,如果没有坚定的国家意志作支撑,缺乏有利的政策环境,也很难成就大业。两弹一星如此,星光中国芯工程也是如此。不过两者间也有区别。作为一项产业计划,星光中国芯工程不可能由政府部门来具体实施,包销产品。越是核心技术越要与市场结合,因为它的控制面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和技术实力孤立地发展一项商业产品,那样做必死无疑。

    如何走出中国芯片业产业化艰难的困境

记者:从“星光一号”到“星光五号”,中星微并没有太多的声音,给人感觉你们的成功有很多幸运的成分在里面。你们是如何走出中国芯片业产业化艰难的困境?

张韵东: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国内企业要有自信,敢于在没有定型的高技术产品领域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低成本竞争的局面。从“星光一号”到“星光五号”,我们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拼搏之路,但一步步进步都令人欣喜。在2003年12月28日举行的“星光中国芯工程”成果汇报会上,我们推出了5年来“星光”的五代产品,每代产品都代表着公司的一个台阶。

    “星光一号”是应用于数码拍摄器的具有嵌入式存储器的单芯片,不需要任何外部存储器,就可以组成一台完整的微机多媒体数码影像系统。2001年3月“星光一号”作为第一枚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实现产业化并打入国际市场,为三星、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视频摄像头所采用;到2002年底,“星光一号”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量突破百万片,成为第一枚走向世界的“中国芯”。“星光二号”首次将音频、视频固化一体并达到同步运转的双模式,结束了以前芯片必须配合声卡,画不能完全同步的弊病。“星光二号”问世后,很快为国际厂商所定购,成功打入惠普、创新科技等更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占领韩国电脑可视通市场份额70%以上。

    “星光三号”集拍摄、二维及三维图形、智能图像处理为一体。在单晶成像嵌入系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独特的图像信号处理和控制算法,增加了对图像清晰度和噪声的管理模块,使图像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002年10月,被日本富士通用于全球第一个手机控制机器人“Maron-1”的眼睛图像采集处理。

    “星光四号”低功耗、高画质、支持多种手机接口,为彩信手机、数码相机、USB PC Camera等许多应用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在国外,“星光四号”支持全美第一大CDMA运营商Sprint PCMSSM系统,被三星手机大量采用;在国内,“星光四号”被波导、联想等国产品牌手机大量采用。2003年,“星光四号”被信息产业部列入国家移动通信专项,为进一步带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信手机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发挥核心作用。

    “星光五号”不仅能够跨平台地在各种操作系统之上支持新一代PC图像输入标准,同时更完美地实现了与手机、移动存储和数码相机的有机结合,称得上是一颗集大成于一身的功能强大的数字多媒体芯片,被罗技、创新科技、惠普、三星、富士通、联想等企业大量采用,并成为中国电信指定的唯一标准芯片方案。

记者:推出中国芯以来,中星微公司的相关产品运营状况良好,“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市场40%以上的份额。随着企业的壮大,再加上国家的支持,“中国芯”是否会在芯片领域形成相关产品中国标准?

张韵东:在数字3C产业、移动通信和未来三网合一的技术与应用平台上,我们建立中国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将是肯定的。就像通用CPU芯片带动了整个计算机产业形成和发展一样,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开发及产业化,将会促进宽带多媒体通信产业链、移动多媒体产业链、数码相机产业链、高清电视产业链等数字3C产业链的形成,带动规模庞大的数字3C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我们一直致力于与国内相关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并逐步建立数字3C多媒体应用标准,以推动建立中国自主的数字3C产业链。

记者:3月23日至25日,你代表中星微参加了国际移动行业处理器(MIPI)联盟在法国索菲亚召开的第一次全球工作会议,这也是中国企业首度参与移动处理器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在高科技行业,标准制定中的机遇问题异常重要。而中国企业在游戏规则方面一向缺乏声音,被人牵着鼻子走。去年中国的制造企业遭遇的“DVD专利费”事件中,国际上几家技术巨头坐到一起结成专利保护联盟,下游制造企业被迫向6C和3C缴纳每台9美元的专利费。中星微如何看待此次加入MIPI联盟的机会?你们参加的具体情况如何,对你们乃至中国芯片业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张韵东:MIPI联盟由全球四大无线芯片提供商ARM、诺基亚、意法半导体和德州仪器发起成立,世界销量最大的五大手机生产商已加入其中。作为移动行业领导者的合作组织,MIPI联盟旨在确定并推动移动应用处理器接口的开放性标准。

    凭借在数字多媒体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和“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国际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我们在2003年11月作为唯一的中国厂商受邀加入MIPI国际组织,参与手机应用处理器接口国际标准的制定。2月,MIPI宣布其首批成员名单,在39名成员中,我们作为唯一的中国厂商名列其中。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一项标准尚处于开始制定的阶段就直接参与其中,而不是被排除在外以至于今后只能处于跟踪和跟随的地位。

    此次全球工作会议期间,MIPI组织召开了包括通用接口、存储接口、相机与显示等所有10个工作组的技术讨论,从微处理器、外围设备和软件界面开始,开始逐步完善相关标准。借助于这些开放性标准,未来MIPI联盟将可为移动处理器应用的硬件和软件界面确立规范,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鼓励开放性标准的采用,从而加速向移动用户推广新服务的进程。

    应用处理器接口国际标准对于未来3G和手机市场的影响极为重要,它将影响设计、生产、外围制造、内容服务等手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市场规范制定者和其他所有游戏参与者不容忽视的部分。
我们此次共参加了包括通用接口、存储接口、系统电源管理、相机与显示、安全等7个工作组的会议和研讨,我们也因此获得更多机会,增强了与手机厂商、外围设备商、应用处理器提供商、存储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和知识产权授权商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将不容置疑地受到这一标准的影响,中星微参与标准制定的感悟是,目前我们在移动多媒体数字芯片领域已居于世界领先的位置,我们立志与国内联盟厂商共同制定中国3G多媒体应用标准,促进国内3G多媒体产业链快速形成,以推动中国3G产业的健康发展。

    让“中国创造”的产品叫响全球

记者:由你们推出的“星光”系列移动多媒体芯片,是国内第一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彩弦芯片,目前彩弦芯片的应用进展如何?

张韵东:自去年底首次推出后,“星光”已率先打入国际市场,成为美国、韩国等移动通信运营系统支持的关键技术。国内的手机生产商如TCL、海信以“星光”芯片开发的彩弦手机也将很快上市。

    所谓彩弦,是手机拥有简单的彩色图像拍摄、处理美妙和弦音技术的统称。彩弦手机也将是今后中高端手机市场上国内外厂家的必争之地。“星光”彩弦芯片的问世,首先打破了国外手机对彩弦技术的垄断,给了中国厂商一个以彩弦芯片技术为核心,向外国品牌抗衡的机会;同时也说明中国手机技术和产品已进入高端竞争时代;国产手机的进入,还将迫使国外品牌的高端产品在国内市场大幅降价。国内更多的手机生产商已经酝酿成立以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联盟,以加快彩弦手机研发生产的升级换代,在高起点上竞争。

记者:中星微电子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又将如何应对?

邓中翰: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国外和台湾的大型设计公司,在国内只有我们公司一家在作这样的设计,目前还没有竞争对手。

记者:“星光中国芯工程”成果汇报会上,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指出,这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你认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关键在哪里?

张韵东:“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关键也就是中国芯片企业如何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是高科技公司如何处理好科技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高科技公司有个非常传统的观念,就是以科技为导向,而羞于谈市场。我们公司在创建之初,就一反国内高科技企业“填补科技空白”的做法,提出了:“填补市场空白”、“站在巨人的肩上做事”的口号,公司决策层在决策时,看的是事物的本质,放下的是高科技公司的架子。公司不是科研院所,公司的最终目的是要进入市场,要赢利,要把高科技服务于市场。比如,微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你很难说他们的科技水平是业界最高的,但微软成功了,微软的成功来自于微软市场理念的成功。这也说明,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仅仅追求高科技是不够的,它还必须学会做市场,必须学会把握市场。

记者:由“中国制造”至“中国创造”,中星微的产品已经找入了国际市场,那么中星微目前追赶国外领先厂商面临的困难还有哪些?

邓中翰:一是设计技术堡垒;二是工艺技术堡垒;三是专利保护堡垒。做好了这些,我们才会有同世界芯片巨人掰手腕的资格。

    我们基于数字3C多媒体处理、HDTV、网络流媒体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已经列入发展规划并处于研发阶段。未来我们将根据移动通信的特点开发新的产品,在保持PC多媒体芯片领域世界第一的情况下,移动通信领域有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这是我们正在进入的领域,并且有了不错的进展。我们有信心在更多领域让“中国创造”的产品叫响全球。


   
  2006©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首页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